【原创】讲述平遥老宅的故事,正在发生的事,将来的事···



巡察几经结束,按要求取回递送资料和账册。这几天忙于应付上级巡察,日志都是晚间完成,索取到文锦兄寄来大作,还没有时间逐篇细读,只看了索引和体例,阅读了部分文章,就已经百感交集,差不多相同的年纪和经历,有很多感同身受的读书心得,特别是文集粹练的题目《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》,深深戳中内心的最真实向往。

文锦兄阅读过的小人书,我差不多都有过,如刘继卤线描绘画的《鸡毛信》、钢笔绘画高尔基《童年》《在人间》《我的大学》,成系列的《敌后武工队》,还有样板戏《红色娘子军》《智取威虎山》,电影截图形式的《奇袭》《一块银元》等,印象非常深刻,有的被小学老师指导,用油灯熏黑刻画成幻灯片,有的被要好同学们借去,丢失后痛惜的情景回忆弥新,往事历历在目。

特别是想起这些小人书的来历,懂得父辈的不易。父亲周末跑通勤从省城回平遥,等他回家成为一种期盼,只有三十四块钱工资的父亲,回家总要带点东西,包里除了好吃的,偶尔就会有新买的小人书。到初中毕业差不多攒有上百本小人书,成为小时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,满满地一个小书箱传到下面弟妹,和一众少儿伙伴分享,仅剩十几册品相好的一直带着,搬家几次最后不知所踪。

知道文锦兄收藏旧版书,阅读《三次邂逅康熙字典》等篇目,淘书的经历和其相似,跑各种书店不计其数。九十年代初做共青团工作,那时候流行下海经商,还和同事开过一段时间书店,赶上图书发行渠道放开,经销所谓二渠道的图书,也千方百计搞到正规出版社的图书、港版的图书,淘到不少好书。除了单位内部团购,门市售卖几乎没有赚什么钱,和现在一样开书店就是一种情怀,那段和书结缘的经历也难忘。

内心本是书生意气,误入铁路企业赚取口粮,遇到的磕磕绊绊不计其数,一直希望有一个书房兼工作室,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它春夏与秋冬,这不是矫情,是内心真实的想法。尽管现在住房条件足够有书房一方小天地,但是终日忙碌于手头的工作,要想消停在书房,暂时还是一件较为奢侈的事。

按计划要继续学习摘记蔡襄书法,看到博友们收到礼物都要写几句答谢,也随笔写一段与书有缘的文字,没有啥条理,谨向文锦兄表示深深谢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2年1月10日星期一


评论
热度(7)
© 周末来 | Powered by LOFTER